2018北林国际花园建造节

 

2018首届北林国际花园建造节的竞赛主题为“竹境·花园”,要求以原竹和花卉作为主要材料,设计并建造一座小花园——包括一个以原竹为主要材料的景观构筑物,以及与之配套的花园空间——花园与竹构有机融合,交相辉映。此次花园建造节自2018年1月发布方案征集以来,便受到广泛关注,覆盖国内外112所高校、1677名师生。经过数轮评选,评审委员会在203份作品中选出了7份建造奖及12份优秀奖。天津大学团队以“林中漫舞”为参赛作品主题,荣获建造奖。

 

在经过进一步的施工图深化后,金秋9月,7组建造奖团队与8组受邀的国内外知名高校团队共同在北林现场搭建15个面积约16㎡的竹境花园。天大团队最终获得了2018首届北林国际花园建造节二等奖。

 

 

 

1   作品简介

灵感来源于林中漫舞的姑娘,用轻巧柔韧的竹构展现出飞旋的舞裙,花境成为她的舞台。设计最大限度的展现竹子的柔韧与韵律,并充分利用竹篾的轻巧与灵动,共同构成飘逸的竹构景亭。蜿蜒的花境使竹亭内外空间流动起来,随着光影的漫动,融融的竹境,一片柔美。

 

2   方案生成

本方案的灵感来自于林中漫舞的姑娘,主体结构试图完全展现竹子的柔韧与韵律以及竹蔑的轻巧与灵动,将舞动的竹境与柔美的花境融为一体。

 

 

方案推演

 

从结构-景观小景-感知与对话三个角度层层深入,探讨人与自然以及人与人的关系,通过竹子营造的空间,在流动的空间中,人与自然将和谐相处,人与人可发生更多地可能性。景亭既表达出了“亭者,停也,人所停集也”的功能要求,也体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主题生成

 

3   模型搭建

在实地建造之前,小组成员们以1:5的比例制作了一个竹构模型,在制作中共同探讨实地建造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更加深入地推进方案的优化,主要从主体结构支撑、交接点处理、捆绑方式、竹构形体设计及花境素材选择和配置几个方面加以探讨和完善,以期在最终建造时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呈现出最完美的效果。

主体结构如何支撑作为异形结构落地实施的最大问题,成为模型制作时的首要关注点。小组成员寻找结构受力点,将三组落地与三组在顶部汇聚为一点的竹子巧妙联系,上下均呈三角形,顶部以圆环辅助,最终形成牢固的主体结构,为下一步形体塑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模型搭建过程

 

交接点的衔接方式与捆绑方式的选择是模型是否精致的关键,小组成员在推敲并模拟了多种方式之后,最终采取竹子内部以螺丝固定外加麻绳捆绑的形式

 

 

竹子内部以螺丝固定外加麻绳捆绑的形式

 

整体形态的塑造既要体现竹子的柔韧与韵律,又要展现竹篾的轻巧与灵动,经历多种竹篾编织纹理的尝试,最终确定将竹篾顺应主体结构延展方向,并采用“一挑一”编法进行编织,以此来作为竹构的表皮脉络与肌理。

 

 

竹篾编织纹理

植物景观利用干花模拟真实花卉状态,推敲植物品种的选择与植株搭配,并思考如何将花境与竹构更加完美地结合,创造出可游可观的花园。

 

 

花境设计

 

4   方案优化

模型的制作激发了小组成员们的灵感,并更加直观的了解到方案落地实施中遇到的问题,在兼顾力学与美学原则的基础之上,不断优化调整原有构想,产生最终方案。

 

 

竹构顶视图、竹构轴测图

 

节点处理1

 

节点处理2

 

节点处理3

 

5    现场搭建

5.1   材料分类

团队成员在领取材料之后,根据不同的使用需求对竹材进行分类,以方便后续的施工进程。

领取(搬运)竹材

 

以施工图纸为准找出不同种类竹材并分类放置

 

5.2   场地放线

场地放线是主体结构搭建之前的重要一步,在确定两个定位桩之后,团队成员们共同对竹构搭建进行放线及测量复核,最后放出竹构的所有定位桩。

 

 

场地定点与撒粉标记

5.3   主体结构搭建

本方案始终注重体现竹性与竹构的特征,如何在符合力学与美学原理基础上,将富有韵律的竹构件巧妙结合成为小组的一大挑战,其中包括整体比例的把握、结构的稳定性以及交接点的连接方式等。面对挑战,成员们的智慧完全展现出来,在按照图纸设计全面实施的过程中,实现了主体结构的完美搭建。

 

 

现场清理及定点挖洞

 

不同弯曲程度竹材比对挑选

 

竹材钻孔及螺丝切割

 

螺丝固定

 

竹构入口摆放位置测量调整及切割修整

 

竹材交接处节点固定

 

顶部圆环固定及效果展示

 

螺丝超出部分修整

 

5.4   竹篾编织

竹编所用竹篾断面均为矩形,在规格上均尽量保持一致,厚度约为1.5mm,宽度约为2cm,重复编织,在编织过程中几乎不需要使用粘胶和钉子就可以做到连接紧密,整体严谨美观,体现着均衡、连续、重复等形式美法则。既突出了竹篾特有的韵律与肌理,又做到了与竹构巧妙衔接。

并且,由于竹篾的柔韧性有限,所以在编织过程中不会出现尖锐的棱角,顺应着整体竹构的造型,转折处圆润柔滑,同时造就了竹构整体温润柔和的美感,这种美感拉近了人与竹构之间的距离感,让人有回归自然的释然

 

 

重复编织及间距调整

 

竹篾与竹构连接处衔接方式调整

 

5.5   花园布置

花园景观充分体现出低碳循环的理念竹座凳与地面竹质铺装线就地取材,利用竹构建造时剩余的边角废料,对竹构与花园肌理和韵律进行充分诠释,形成在空间印象中的平面线形映射,实现立体与平面自然的融合。植物景观通过花境与草境的相互映衬,在时间的流动中展现了光影的变幻。

 

 

王洪成教授对地面竹质铺装线的摆放位置进行指导及铺装线固定

 

竹座凳制作

 

花盆摆放及调整

 

胡一可副教授对不同种类石子铺设位置进行指导及石子铺设

 

挂风铃及绑麻绳

 

5.6   最终效果

经过三天半的搭建过程,团队作品“林中漫舞”得以圆满完成。

 

 

最终效果(一)

 

最终效果(二)

 

 

 

 

 

原创声明:

团队:低碳数字植物园

版权:归低碳数字植物园所有

转载:欢迎转载,需在文章中写明原文链接并保留此段声明,若未经作者同意转载,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联系邮箱:lcvbgarden@126.com

 

首页    低碳实践项目    【实践项目】2018北林国际花园建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