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自然•共融 | 2019年风景园林学社学术论坛圆满举行

 

       2019年9月15日,“城市·自然·共融”学术论坛暨风景园林学社学术交流会在天津大学建筑设计规划研究总院10层报告厅成功举办!此次论坛由天津大学建筑学院、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城市绿化专业委员会主办;风景园林学社、天津大学建筑学院风景园林系、天津大学建筑学院风景园林研究所、天津大学建筑设计规划研究总院承办;天津市生态学会、天津市风景园林学会、天津市生态学会园林生态专业委员会、天津市城市规划学会生态景观专业委员会、天津市景观生态化技术工程中心协办;《风景园林》、《景观设计》媒体支持。组织单位有天津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浙江农林大学、北京林业大学。论坛邀请多位国内外专家分享城市与自然协调发展的研究成果与实践经验,共同讨论城市与自然协调发展的方向。

 

开幕式

       上午九点风景园林学社学术论坛正式开幕,中国风景园林学会朱子瑜副理事长、天津大学建筑学院院长孔宇航教授、天津市市容和园林管理委员会原副主任郭喜东主任、日本京都大学荣誉教授森本幸裕、日本兵库县立大学林真弓教授、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李树华教授、浙江农林大学风景园林与建筑学院名誉院长包志毅教授、南开大学环境规划与管理系李洪远教授、河北省风景园林学会郑占峰理事长、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副院长刘志成教授、天津市风景园林学会姜世平理事长、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风景园林与景观研究分院王忠杰院长、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风景园林系学科带头人刘晖教授、台湾中原大学设计学院景观系连振佑副教授、天津大学建筑学院风景园林系系主任曹磊教授、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张春彦教授、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城市绿化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天津大学建筑学院王洪成教授等专家出席,赵迪副教授、孟伟庆副教授主持本次学术论坛。

 

 幕致辞

       开幕式由天津大学建筑学院赵迪副教授主持,中国风景园林学会朱子瑜副理事长、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孔宇航院长致辞、天津大学建筑学院风景园林系系主任曹磊教授致欢迎辞。

       朱子瑜副理事长表示:2017年党的十九大提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内涵,美好人居环境的营造离不开城市和自然共融共生的活动,离不开生态文明的建设。本次论坛以“城市·自然·共融”为学术论坛的主题,深入探讨城市和自然和谐发展的方向和路径,相信大家会通过本次论坛收获很多知识,预祝本次论坛取得圆满成功!

 

 

 

 

       孔宇航院长表示:我代表天津大学建筑学院衷心感谢朱子瑜副理事长出席本次会议,也欢迎参加本次学术论坛的各位专家、同仁和热情的同学们。天津大学建筑学院为国家培养了数千名优秀毕业生,为我国建设发展的各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此次风景园林学社开展的学术论坛以“城市·自然·共融”为主题展开讨论,能够促进天津大学风景园林学科更进一步的发展。预祝本次学术论坛取得圆满成功!

 

 

       

 

       曹磊教授表示:天津大学建筑学院风景园林系自建系后,与时俱进不断提出更高追求。2017年我们成立了风景园林学社,意在构建一个行业工作者与风景园林专业学生共同开展相关学术研究、论坛交流等活动的重要平台 ,希望在我国城市发展转型的新形势下,培养出更多具有国际化视野和本土创新能力的行业领军人才!期待各位专家的精彩演讲,再次欢迎大家参加本次学术论坛,预祝论坛圆满成功!

 

 

 

 

专家报告

       林真弓、森本幸裕、王忠杰、刘晖、包志毅、连振佑、王洪成等七位专家结合论坛主题“城市·自然·共融”,从不同角度分享了城市和自然共融的策略、方法与途径。

 

 

 

 

林真弓

《日本庭园的历史文化与技术》

日本兵库县立大学教授

翻译支持嘉宾:李树华教授

       报告讲述了日本庭园的历史与技术,日本庭园历史以古代中式庭园及具有代表性的枯山水庭园为主:古代中式庭园随着不同历史时期的变化而有所发展;枯山水庭园的形成则受到禅宗、中国山水画、池泉式庭园的发展及自然与艺术的影响。总之,日本庭园一直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直到中式后期才结合本国风土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庭园文化,即在顺应自然的基础上造园。

 

 

 

 

森本幸裕

《城市生物多样性与雨水花园研究》

日本京都大学荣誉教授

翻译支持嘉宾:李树华教授

       报告讲述了雨水花园是日本绿色基础设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土规划将其放在了极其重要的位置上。设计要素和土地利用要素作为雨水花园的两个要素。设计要素方面可通过利用已经减少或将要灭绝的生物物种,解决生物多样性减少问题。雨水花园作为日本枯山水具备的功能之一,其植被具有防洪的作用、沙子具有蓄水的作用。城市生物多样性与雨水花园研究联系紧密。

 

 

 

 

王忠杰

《做好风景园林设计,助推城市转型发展》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风景园林与景观研究分院院长

       报告提出了新时代城市建设的总要求:高品质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水平治理,即以人民为导向,让城市品质提升渗透到生活的各个角落。在具体实践探索方面,我们应当发挥风景园林优势,促进城市空间品质全面提升:充分发挥风景园林专业总体场地控制的优势,重塑环境品质;突出街道生活空间和交通空间的整合,更加注重人性化设计;突出城市交往活力空间,进行街道和街景的变革,提高街道的使用效率,让街道变得更有活力。

 

 

 

 

刘晖  

《建成环境生境营造——群落植物景观建构探究与实践》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风景园林系学科带头人

       以风景园林的行业竞争力为切入点,借“1平方米的可能性”的生态学功能浅谈生境的营造及植物群落的经营与构建,阐述了微小的生境变化带来植物群落景观效果的变化并从安全性、愉悦性、新奇性、神秘性、情感熟悉度、治愈性六个方面对使用人群进行关注度社会调查。以白马河公园实际案例为总结提出风景园林设计语言应与实践相结合,强调景观设计不是营造短期景观效果而是一个持续性的设计过程,需要综合考虑长期景观效果及其生态效益。

 

 

 

 

包志毅

《古树名木——自然与人文交融的植物景观》

浙江农林大学风景园林与建筑学院名誉院长

        从古树名木的角度谈及如何营造自然与人文交融的植物景观。古树名木的价值并不仅在于观赏价值,还包括文化价值及经济价值。报告提出古树名木在中国传统植物文化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借黄山奇松等案例表现古树名木深远的文化价值。当前国内古树名木保护主要存在的问题包括:保护力度不够,覆盖面积不够广泛,保护意识不够强等。风景园林工作者及植物相关工作者应加强对于古树名木的关注度及文化价值的挖掘,营造具有人文气息的自然植物景观。

 

 

 

 

 

连振佑

《共建第二自然——绿地系统策略规划》

台湾中原大学设计学院景观系副教授

       报告阐述了景观工作者的任务与目标就是创造一个让各种生命都能永续共生的美好环境。强调景观工作中所构建的第二自然属于自然,但高于自然;虽然是人工的产物,但不仅仅是人工的产品。报告中列举了新加坡、纽约,台北的公园绿地网络规划,并具体从都市防灾、绿色生活、韧性水环境、热岛效应、公共政策以及绿资源多样性六个方面具体分析了台北市公园绿地系统规划策略。倡导景观工作者在构建第二自然时应做到对于自然与人工,环境与生态的综合性思考。

 

 

 

 

王洪成

《城市森林的低碳景观表达》

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城市绿化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天津大学建筑学院风景园林研究所所长

       从“城市森林与低碳景观”、“城市森林建设存在的问题”、“城市森林低碳景观营建策略”三个方面系统地阐述了城市森林的低碳景观表达。报告提出城市森林低碳景观的营建可以通过减少碳源、增加碳汇这两种途径实现,并结合天津南翠屏公园等实际案例具体分析。报告总结城市森林建设应以保持城市生态基因,传承地域文化特色,提升城市绿地生态服务质量三个方面为导向实现城市森林近自然景观效果与生态效益最大化的目标。

 

交流与讨论

       嘉宾讨论环节由南开大学环境规划与管理系李洪远教授、天津大学建筑学院风景园林研究所所长王洪成教授担任会议主席。各位嘉宾就城市“城市•自然•共融”为主题展开讨论。讨论中专家指出,应将生态空间作为前置条件,多运用传统植物,传统材料,提高市民参与性。增加现场实践机会,了解地域文化、注重自然生态和社会生态。并且提出让风景园林的学生参与社会参与实践,要做到扎实基础,注重实践。李树华教授强调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共生。提供了一个城市建设的新动向,未来需要转变我们的想法,从动物、植物、生态环境方面考虑,不仅仅只是做到以人为本。李洪远教授就“风景园林的生态价值”讲诉了做景观设计要师法自然、师法第二自然。刘志成教授对各位专家的讨论做出总结:城市不是问题,恰恰是解决问题的途径。如何解决城市与自然之间的问题,仍然需要大家思考。

 

 

       

 

       各位嘉宾紧紧围绕着此次论坛的主题,各抒己见。现场天津大学风景园林系的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问。河北省风景园林学会郑占峰副理事长进行讨论总结:在城市规划者的眼里,园林是诗和远方,城市规划者前进的方向需要风景园林作指导。所有的诗和远方都离不开生存、生态、生活。生态问题不仅关注微观还要关注更大尺度,要让城市坐落的环境支撑性更强。

 

闭幕式

       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张春彦教授对此次学术论坛进行总结发言,他表示,很多人认为城市是城市,自然是自然,它们彼此相离。实际上,自然和城市是相互融合的关系,这符合古人“天人合一”的价值观。正是植物、花草、动物等自然事物让城市具有诗意化的特征。希望风景园林师以及风景园林专业的学生,能够持续努力,创造更美的生活。

 

 

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张春彦教授闭幕致辞

 

 

 

 

 

团队:低碳数字植物园

版权:归低碳数字植物园所有

转载:欢迎转载,需在文章中写明原文链接并保留此段声明,若未经作者同意转载,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联系邮箱:lcvbgarden@126.com

 

首页    合作交流    【交流合作】城市•自然•共融 | 2019年风景园林学社学术论坛圆满举行